偏光片产业比较优势力破五大壁垒

发表时间:2013/4/16 浏览:5860

标签:偏光片产业 偏光片  所属专题:模切加工专题

  截止到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的2代、2.5代、4.5代、5代、6代、8.5代线的信利、莱宝、上海天马、深超光电、龙腾光电、中航光电、京东方、中电熊猫、华星光电均已投产,另外,龙腾光电、三星电子、LG Display等厂商的7.5代、8.5代线也都计划投建。2012年,京东方在合肥建立8.5代线,中电熊猫在南京的10代线也获批投建,我国液晶面板业得到快速发展。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43条液晶玻璃基本生产线,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平板显示生产地。

  在鼓励发展LCD产业的同时,国家也十分重视其相关配套材料的发展。偏光片是TFT-LCD面板材料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其性能的好坏对LCD关键指标有着重要影响。随着TFT-LCD面板产业向我国转移,偏光片产业转移的路径将会与LCD面板产业转移的路径一致。因此,国内偏光片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春天。

  国内偏光片业起步晚需求大

  偏光片的国外供货周期长、成本高、保障度低、售后服务差,因此国内下游客户普遍表示愿意使用国产偏光片。

  偏光片的国外供货周期长、成本高、保障度低、售后服务差,因此,国内的下游客户普遍表示愿意使用国产偏光片。目前,国内中低档产品使用国产偏光片的比例已经相当大,大尺寸偏光片最近两年也逐步实现量产,且产品质量也渐渐得到国内行业的认可。预计未来3~5年,国内市场中TFT偏光片的年需求量将达到5000多万平方米,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1997年以前,偏光片的生产几乎由日东电工、三立、住友化学、Polatechno等4家日本企业所垄断。1998年,韩国LG化学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建成了一条窄幅(630mm)的偏光片生产线。目前,LG化学共有8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8000万平方米,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偏光片生产厂家,仅次于日本的日东电工。同年,我国台湾力特光电公司也在我国台湾建立偏光片生产线,该生产线以巨资从日本引进三立公司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球偏光片产业主要由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企业所主导。

  相对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企业而言,我国大陆偏光片企业起步晚、技术壁垒高。目前,我国大陆共有偏光片生产线9条,其中深圳盛波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波光电)有4条,深圳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利谱)有3条,温州市侨业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和佛山纬达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各有1条。

  我国TFT-LCD用偏光片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国内多家LCD企业均开始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线并相继投产,因此对大尺寸TFT型偏光片的需求也成倍增加。我国大陆目前拥有大尺寸TFT偏光片生产的企业主要有两家,分别为三利谱和盛波光电。三利谱致力于偏光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建成我国大陆首条(1490mm)TFT型偏光片全制程生产线,并拥有该技术和设备的自主知识产权。该生产线在2011年8月建成投产,2012年6月实现量产,良品率达到90%以上,年产量达600多万平方米,年销售额约8亿元~10亿元。盛波光电是由深圳市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兴建的**企业,专门从事液晶显示器LCD用偏光片的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是我国大陆首家偏光片专业制造商。2010年,深圳市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一条年产能为600万平方米、适用于高世代大尺寸TFT-LCD面板的4号生产线和一条5号生产线。2012年,盛波光电募集资金,拟建设两条TFT-LCD用大尺寸偏光片生产线。届时,盛波光电将拥有3条幅宽为1490mm的生产线。

  五大壁垒制约产业发展

  市场起步晚、产品尺寸不全、质量参差不齐、人才队伍跟不上、技术依赖性强等因素制约了产业发展。

  偏光片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将不具偏振性的自然光转化为偏振光,使与电场呈垂直方向的光线通过,从而让LCD面板正常显示影像。目前,我国大陆的TFT-LCD用偏光片产业在生产和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国内高世代线逐渐量产,产业规模也在持续扩大,而大尺寸TFT偏光片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大尺寸TFT偏光片主要还是以进口为主。另外,我国大陆企业对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研发力量比较分散,一部分技术仍然来自于韩国和我国台湾。

  第二,大部分的关键原材料我国大陆地区还无法生产,如TAC、PVA和玻璃膜等材料仍主要来源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这使得我国大陆企业在采购成本上失去优势,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第三,产品尺寸不全,质量参差不齐,给客户造成选择难、认证周期长等不利影响。鉴于此,企业应致力于实现TFT偏光片的技术升级,在提高中小尺寸TFT偏光片质量的同时,努力实现大尺寸TFT偏光片的大规模优质量产。

  第四,人才队伍跟不上。尽管很多原来在国际企业工作的人才已经加入到本地企业的发展队伍,但与整个产业的需求相比仍存在差距。

  第五,我国大陆TFT偏光片生产线的设备和技术没有实现系统研发,产业的发展具有依赖性,生产工艺和设备仍需要引进。

  自主研发与承接技术转移并举

  企业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本土化的完整产业链。

  在当前形势下,国内偏光片产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内企业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本土化的完整产业链,从而提高国内偏光片的市场竞争力。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国内企业成立了以公司技术人员和行业内知名专家为核心的战略发展委员会,凝聚了一批来自知名高校和公司的尖端人才。同时,企业联合高校进行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将理论研究优势和工程实践优势有机结合。这使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能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优化,对产品的材料成本、工艺成本、质量成本进行充分考虑,做到产品研发与设计的低成本和高可靠性。

  生产线采用自主技术,设备采用自主设计。国内偏光片产业要提高国际影响力必须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在引入技术和购买设备时,企业要把这些技术和设备“吃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技术承接与自主创新并举。以三利谱为例,三利谱在建设宽幅(1490mm)TFT型偏光片生产线项目时完全采用自有技术,拥有该生产线完全自主的技术及知识产权。

  引进先进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产品的质量水平。国内偏光片产业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实现管理体系的国际化。国内企业要不断推行现代化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经营和管理水平。

  完善对国内液晶面板业的配套,提供高性能、高质量的TFT型偏光片。小尺寸TFT偏光片目前已经可以部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是大尺寸TFT型偏光片主要还依赖于进口。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已经拥有2条宽幅TFT生产线。2012年,盛波光电募集资金拟再建两条TFT-LCD用大尺寸偏光片生产线。未来5~6年,三利谱也计划在已有生产线基础上再建3条TFT宽幅偏光片生产线,预计年总产量将超过3000万平方米,产值约达60亿元。届时,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企业垄断偏光片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我国大陆的偏光片产业将异军突起。尽管如此,与国内高世代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速度相比,大尺寸TFT型偏光片还需要加快发展脚步,提高发展质量。

  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在升级TFT型偏光片技术的同时密切关注偏光片产业的发展趋势。OLED作为一种新型发光技术,较LCD相比存在诸多优势,如功耗低、响应速度快、高分辨率显示、高对比度等。目前,LG、三星等企业已注巨资投入OLED产业研究,国内京东方、上海和辉光电等企业也紧跟发展趋势。随着面板产业的发展脚步加快,国内企业要积极发展其相关配套产业,打造一条本土化产业链势在必行。

  “十二五”期间,偏光片产业将在两方面取得进展。第一,TFT-LCD用偏光片技术。目前国内高世代液晶平板显示器用的偏光片主要依赖进口。实现TFT-LCD用偏光片技术升级,生产高质量、大尺寸TFT型偏光片,这是发展本土产业链的必要条件。第二,AMOLED型偏光片。偏光片的发展与平板显示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AMOLED产业链快速增长,给偏光片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评论:( 请您说点什么吧!)

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