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国际陷最大亏损 代工之殇现品牌短板

发表时间:2013/4/10 浏览:16766

标签:富士康 代工厂 手机  所属专题:富士康专题

  曾经,富士康国际让世界多少代工工厂为之仰望,可是就短短几年,富士康国际已经不得不面对诺基亚、摩托罗拉的萎靡而喟然长叹。业绩下滑,核心管理层动荡,人员不断削减,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工厂,此番局面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富士康国际在年报中也坦言,2012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由于手机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这一年所面对的淘汰、整合风暴几乎达到了空前状态,从而引发手机产业链平衡局面。富士康国际代工之殇,其实也是纯电子时代没落的表现。试想,一个企业如果只是单纯依靠零件加工,而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标志,那么注定企业在发展的道路频繁受制于各种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低迷形势。此前,红极一时的HTC手机不就是因为核心品牌缺失而日落东山?

  富士康国际陷亏损深渊

  在电子代工企业激烈竞争的今天,富士康国际已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日前,富士康发布的2012年财报显示,2012年富士康国际营收为52.4亿美元,亏损3.164亿美元,比2011年的63.54亿美元下滑了17.5%。这是富士康国际自2005年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

  此次业绩的亏损,引发了一系列“地震”。富士康国际其员工总数直接降至7万人,人数减少约2.89万人,幅度约为29.2%。而且,减员行动还在继续。近日,深圳媒体报道,“富士康在鼓励员工主动请辞,有的部门还可给予600元补偿金。” 昨日之日不可追,和2009年富士康雇员总人数巅峰时期的11.8万人相比,富士康国际如今的局势真可谓是惨不忍睹。

  核心管理层三换经理人。为了扭转业绩不佳局面,郭台铭先后辞退了陈伟良和程天纵二人。现任经理童文欣在年报发布后公布挽救措施:全力锁定智能手机领域,目前智能手机占业务的比重为50%,预估2015年可达100%。并且削减劳工人数,加大自动化设备的比重,这些将为营运成本止血。

  牵一发而动全身,富士康国际面临的困境,与鸿海集团旗下的另外“富士康工厂”相比,影响到的不仅是业绩而且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近一步看到,这样的深渊对我国其它代工工厂的生产模式是否会有举足轻重的指示呢?富士康的危机也被媒体解读为中国所有代工企业的危机。

  三大因素致富士康国际颓废

  富士康国际其实很早就有下滑的趋势。从2006至2007年,富士康国际净利润还能维持在7亿美元左右,但从2008年开始,其营业额和净利润就不断下滑,当年净利润只有1.21亿美元;2009年,这一数字跌至3900万美元,到2010年更是第一次亏损达2.183亿美元。从2007年高峰期时,营业额高达107.32亿美元,到2012年富士康国际营收为52.4亿美元,是什么原因造成富士康国际在短短的5年内市值缩水竟然达到一半有余?

  单一的代工体系是富士康国际颓废的根源。纯电子代工的优势是,制造费用低、人工成本廉价及材料获取渠道便捷,这在低端制时期,富士康国际可谓如鱼得水。可是,随着电子消费大潮的来临,许多严重依赖手机品牌错失了及时开发智能手机的机会。单一的代工体系在这个时候所呈现的劣势就暴露出来,比如诺基亚塞班系统的滞后只能面临产业重组进而导致富士康国际无事可做。

  产品订单量减少是造成富士康国际的客观因素。业内人士认为,富士康国际表现很暗淡,主要因为来自新客户的订单量低于预期以及来自内地智能手机厂商的低利润率订单增加所致。不仅如此,富士康国际主打的两大王牌,随着诺基亚的沉沦和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而进一步衰落。

  制造业的分化成为富士康国际内伤。目前,全球手机行业的的领头羊三星是一块不错的肥肉。可是,三星自有的生产体系使得富士康国际只能望而兴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本正与夏普进行资本谈判的鸿海,上月初,夏普宣布接受三星电子日本公司103亿日元的注资。并且,iPhone等苹果方面的订单由富士康科技负责。左有三星阻挠,右有苹果偏离,制造业的分化使得富士康国际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弥补品牌空白是关键

  时至今日,富士康依旧未推出属于自己品牌的产品,展示的仍是“一个代工商”面庞。由于缺乏自主品牌战略,使得富士康的发展模式一直是单一的。只能以“加工”为生存,不得不处在产业链最低端。而加工所带来的产品附加值是相当廉价的,一个苹果iPad最低售价499美元,付给富士康的“组装费”仅为每台11.2美元,可想而知,苹果公司的利润有多大,富士康国际亏损背后折射出代工企业的品牌空白。

  业内人士认为,电子代工企业竞争非常激烈,在消费电子的产业链里,利润大部分是被品牌运营商获取。而为电子品牌企业代工是有风险的,一旦这些品牌的业绩不如预期时,代工企业便尤为被动,要么被压价,要么减少订单数量。这些都会使代工企业的业绩受到巨大冲击,因此,这些代工企业的生存风险很大。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就是别人不可比拟的核心优势。富士康国际的竞争力体现在人力资源丰富,规模化生产能力强;有着世界第一大代工工厂品牌价值。如此观之,富士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为何说是品牌空白呢? 这又回到很多人一直议论的话题,富士康国际究竟如何转型?转型就是把富士康去“代工化”?

  富士康在代工行业的位置无可替代,这是富士康的差异化优势、核心竞争力。但这并不是企业的品牌,企业的品牌是像三星,苹果一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而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号召力。显然,富士康不是这样的,单一的发展模式,正是因为企业品牌空白的缺失而引起。受发展模式限制,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业绩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自然也随之而来。因此,弥补品牌空白成为富士康国际目前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评论:( 请您说点什么吧!)

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