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C想替代汽车线束面临成本问题和安全可靠性的考验

发表时间:2022/8/27 浏览:4312

标签:FPC 线束  所属专题:行业热点

近两年一直有声音指出,FPC在生产效率、轻量化、安全性等方面都更具优势,未来在车体部分的用量将大幅增加,逐渐取代传统的车用线束。而今也确实有一些厂商在个别环节采用了这类方案,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特斯拉等。

不过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仍需考虑的两个问题:1.FPC替代的方案能否在多个领域适用?2.车企对FPC的接受度如何?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笔者在近期的采访中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

有厂商告诉笔者:“虽然个别领域采用FPC的方案确实是可行的,例如:汽车pack装配环节;但我认为大部分领域短期内想实现替代都比较难,主要还是成本和可靠性两个方面的原因。”

成本带来的局限性

虽然FPC在某些方面与线束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同样存在短板。首当其冲的,就是成本问题。

“整车中用到的线束长度长达几公里,依照现阶段FPC的价格来看,如果在许多领域替代的成本会出现大幅提升的情况。目前在某些领域其实不是FPC的技术做不到替代线束,而是它造价很高。”

“如果像是动力电池领域替代线束做一些短线连接是可以的,不过像大电流、传输距离长的连接场景就比较少会考虑FPC的方案。因为FPC虽然产能大,但高频高速传输用到的多层板价格本身就是随着层数叠加而提升。”

一个新的技术方案能否大规模普及,成本因素是重中之重。

依照目前车企选择零部件配置和解决方案的风格来看,其实最有可能优先尝试用FPC方案替代线束的厂商仍然会以造车新势力为主。

回顾“蔚小理”三家具有代表性企业的财报发现,截至2021年,三家企业的营收增幅都超过了100%,然而盈利水平却差强人意,其中理想汽车当期净亏损约为3亿元,蔚来和小鹏的净亏损都超过40亿元。

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对笔者谈到:“虽然这些新势力的增长势头很猛,但实际的体量还是太小了,另外现在经济环境不理想,我认为也有可能会让这些车企的销量增长出现滞后。再加上前期研发、营销各方面的费用太高,所以很难实现盈利。”

显而易见,造车新势力中的大部分厂商都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

因此,随着传输要求提升而增加成本的FPC替代方案似乎不具备很强的可行性。“成本的高低是决定FPC方案能否大规模应用的一个关键点,除非像是苹果、特斯拉这种实力非常雄厚的公司,它有资本、有机会,也愿意去尝试和创新。但对于大多数的新能源车企来说,还是要考量方案的商用性。”

可靠性的伪命题

除成本外,是否安全可靠也是FPC想替代线束必经的考验。

其实FPC方案普及率的高低,有部分要取决于其能否得到一线传统品牌的青睐,因为对全球市场而言,这些品牌的汽车仍是绝对的出货主力,根据OICA数据,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达8268万辆。其中,电动汽车销量不到500万辆。

与造车新势力的情况不同,这些车企往往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不过,在零部件选购的侧重点上明显更追求稳定。“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保障驾驶安全是选购零部件的首要条件。”

“如果在可靠性和零部件生产效率之间做选择,他们首选肯定是可靠性,不成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他们是不会轻易采用的。虽然特斯拉用了FPC的方案,但并不代表传统车企就会跟进。”

“除非后期这个方案有足够大的装车量,并且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验证,不会降低车辆驾驶安全性,再由车企按照自身标准进行认证后,才会在这些品牌的车型中大规模应用。”上述供应商指出。

对方举例提到,若FPC替代线束出现在传输距离较长的应用场景中,将会出现较大的损耗,从而导致其传输性能持续下降,稳定性比以太网的双绞线相差较多。

综上来看,FPC方案现存的两块短板是“精准”踩在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各自的侧重点上,这也表示若无法取得这两个方面的突破,车载FPC用量提升将受到明显限制。

总结

事实上,特斯拉在整个汽车产业都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在技术、资金、市占率、盈利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是行业领先,这让它有了敢为天下先的底气。就像消费电子领域的苹果公司,总体有足够强的抗风险、抗打击能力。

在汽车产业,任何一次创新都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事故发生,对车企绝对不仅是利润的损失。所以这样的创新需要足够的底气,也需要足够的勇气,特斯拉寻求创新突破的方式,并不适用于大多数车厂。尤其对新兴的汽车品牌来说,如果因为盲目追求创新出现失误,错过了产业发展的风口期,反而得不偿失。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评论:( 请您说点什么吧!)

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