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G手机供应链开始寻求国产化替代方案

发表时间:2020/4/8 浏览:5648

标签:5G手机 所属专题:行业热点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和零部件生产国,每年生产全球70%的智能手机、80%的电脑、50%以上的数字电视。海外疫情正在冲击国内的5G手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供应链,而很多厂商已经开始寻求国产化的替代方案。

李阳是国内一家5G手机射频芯片的供应商,这两天他的电话不断,都是来询问芯片供货情况的。

李阳告诉记者,作为5G手机的核心部件——射频芯片市场大部分被美国和日本的几家公司占据,近期由于疫情升级,加大了这些厂商的停产风险,而在下半年全球5G手机就将集中上市,这给国内芯片企业带来了市场替代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中国进口集成电路涉及的半导体及零部件与设备主要来自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与美国,但从美国进口的高端芯片受到了疫情的显著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所长黄汉权:反映到终端受影响的产品可能有5G智能手机、新型消费电子产品、人工智能设备和高端通讯装备,我们要及时做好应对预案,寻找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未来的中国制造,需要克服的不利因素会更多,也会更坚定的促使我们走安全可控和产业升级的道路。

1.加速重要行业的核心元器件和零部件,核心装备的国产化进程,确保国家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也许大部分人会觉得,这是在吹牛、喊口号,反正最终会和美国和欧洲妥协。但依照当前的环境来看,美国频频在对华高科技出口方面设限,以遏制中国企业的产业升级,这是我们没法承受的。如果美国拒绝供应呼吸机里面的一些芯片或部件,这个呼吸机也许就造不出来了,尽管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其他替代的供应商,但短期内还是有点“麻烦”的。

再者是CPU,交换路由的芯片等等都是命脉,如果后续美国对话“科技战”全面面开火,后果将不堪设想,产业下游的基本都是中国高科技目前的主力企业。

目前需要下游的龙头企业,央企和政府牵头,组织生态和产业链建设,反推上游的供应链建设和升级,形成产业经济,确保科技行业可持续发展。

以ICT产业为例子,我们完全有可能这样设计产业发展,以国产的CPU芯片为核心,配套深圳/上海/北京的芯片国产厂商,再配套周边的电源,结构,系统厂商,软件厂商,首先形成产业生态区域,实现一个初步完整的国产ICT圈子和链条,逐年的升级和更替。

同样,欧美Wintel的生态也可以继续发展,但是我们可以依据外部环境做出自己的调整,同样允许欧美国家中的中立国家的技术,产品进入国产链条,确保产业,技术和产品可以更加完整和更加快速的成长。

2.重点区域加快产业升级和低端产业调整转移,形成产业经济协调发展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深圳,广州需要首先避免产业空心化的趋势,高端制造需要加快培育,尤其是可以确保产业安全的芯片元器件,高端材料,高端医疗等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

深圳和广州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产业上游的事情,去研发设计集成电路,去研发芯片材料,去研发电子材料,去研发CT等高端医疗设备甚至核心部件。

其次,减少低端产业,手工作坊的投入,尽可能需要将相关产业转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周边,甚至东南亚地区,形成沿海和内地产业配套发展。目前相对人力密集的服装,鞋帽,人力需求更多的电子组装工厂。比如什么电子烟小工厂,还有什么小电镀厂,低价值的流水线组装厂。租金也贵,人力也贵,水电气都是贵,而且带不来产业和城市价值的升值。这也是全局性的问题,粤港澳地区未将低端产业淘汰,实现高端产业,那周边地区也无法承接相对低端的产业,如果全国各地都在低端产业互相博弈,产业布局和产业协同确实无法形成良性发展。

另外,并非中西部地区都要承接沿海的低端制造,也需要依据禀赋发展地区的特色产业,但需要避免全国“一窝蜂”的上马同一产业,导致产能过剩,刺刀见红。

当然我们在中部地区,包括和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都看到地方承接了很多电子信息产业的供应链,包括PCB,手机玻璃,电子组装,屏幕组件等等都具备一定产业规模,需要加速的是深圳,广州,北京和上海的上游产业的研发和培育,未来铁定需要去同欧美日企业去抢夺供应链上游的饭碗,必须要去同跨国巨头展开阵地战和遭遇战,否则产业升级和腾龙换鸟还真的是个空话,我们没法指望“网红”“共享经济 ”担负起中国经济的脊梁。疫情告诉我们,有担当和责任的,必须是长期积累和负重前行的中国科学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当然包括医生,也包括各行各业最有责任的人。

未来可期,中国加油!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评论:( 请您说点什么吧!)

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