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董事长刘自鸿:柔性面板应用广泛

发表时间:2017/4/29 浏览:9628

标签:柔宇科技 刘自鸿  所属专题:面板行业专题

随着近两年来,越来越多搭载柔性屏幕的电子消费品问世,行业内对于柔性屏幕愈发关注。柔性面板能够在哪些行业制造价值?柔性屏幕目前发展状况如何?国内面板厂商如何应对竞争?

今天上午,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接受了媒体采访,就目前科技行业所关注的柔性面板技术发展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柔宇科技董事长刘自鸿

柔性面板应用广泛

刘自鸿在回答记者时表示,柔宇科技作为一家面板技术商和生产商,在屏幕显示、传感、控制等看似基础环节,其实还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可以实现更多的具有更好用户体验的产品。

在谈到未来柔性面板在行业内的应用时,刘自鸿认为新技术在未来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为包括消费电子、智能家居、运动时尚、汽车航空建筑装饰在内的五大领域提供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虽然面板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已经过去了数十年,但柔性面板技术在行业整体来说还属于相对早期的状态。想要在同行之中保持竞争力,一方面要提升面板柔性电子的技术性能和性价比,另一方面,也要能够创造出更多贴合用户实际需求的终端设计。

打造柔性面板“终极形态”

在谈到柔性面板的技术创新时,刘自鸿将柔性显示面板技术归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基于玻璃刚性的柔性显示,其形态跟传统的方方正正的显示屏是一样的。

第二个阶段,是固定曲面的,屏幕会有一点点的弯曲,但是在出厂的时候其实已经定义好了它的形态。

第三个阶段,则是完全柔性的,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弯折或者卷曲它。

他还指出,虽然这三项都可以用到柔性显示技术,但目前柔性显示技术是在前两个阶段,而这两个阶段,正是包括韩国厂商占据AMOLED面板市场份额较大的部分。

面对国内外的竞争时,刘自鸿保持乐观的态度。称柔宇在一开始定位就专注于柔性显示可以自由折叠、自由卷曲的终极形态,并在这个方向上积累了一些专利。随着上下游产业链对应的成熟,例如设备厂商、OLED材料的成熟,柔宇科技将继续保持独特的技术优势。

方兴未艾,鼓励竞争

谈到整个柔性面板行业竞争时,刘自鸿则表示对与这个非垄断性行业,应当正视竞争对手。一方面新竞争对手的引入,是对于当前从业职战略的认可;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带来的挑战,敦促企业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独立思考”是保持企业战略清晰的重要一环,刘指出,例如B2B、B2C并非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而是应当融会贯通,在B2C中学习从用户角度定义产品思路,在B2B中制定企业解决方案将更加得心应手。

面对未来的市场环境,刘自鸿表示未来柔性面板还有很大市场,随着柔性屏幕消费电子热度逐渐走高,目前全球柔性屏幕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对此,柔宇科技耗资百亿元,正在打造年产5000万片的柔性面板产线。

“柔宇的核心是定位在新型的人机交互技术上,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认为在未来通过无处不在的柔性电子,可能会定义下一个信息时代。”刘自鸿说道。

关于柔宇科技

柔宇科技

有国内媒体报道称,与华为、vivo、OPPO组成联盟的柔性显示技术的创业公司名为柔宇科技,该公司计划在深圳建立生产线,为了跟上OLED的需求,将通过今明两年的投资达到每月生产4.5万块第5.5代柔性和刚性OLED面板的生产能力。

2016年李克强总理视察OPPO及柔宇科技时曾表示希望促成两家公司的合作。

在深圳龙岗,柔宇投资超100亿元建设的国际柔性显示基地正在建设中。柔宇在深圳打造的全球首条类6代柔性显示屏量产线将于2017年正式投产,年产值近200亿元。

2014年,柔宇科技发布了全球最薄的新型彩色柔性显示屏,厚度仅为0.01毫米;2015年7月,柔宇科技建成首条超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触控量产线,设计产能达到100万片/月;同年9月,全球首款可折叠式高清智能移动影院柔宇X发布,后销售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

目前,柔宇聚集了来自12个国家的600多名员工,多位核心管理及技术人员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加州大学等名校,曾就职于IBM、惠普、高通、华为等知名公司。完成C轮融资后,柔宇科技估值超过30亿美金,成为全球成长最快跻身独角兽企业俱乐部的公司之一。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评论:( 请您说点什么吧!)

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

谢秋福 发表于:2017/4/30 1:36:12
闲着无聊,看看新闻也是不错的。
王志 发表于:2017/4/30 0:23:12
没什么创新,还是老套路在玩。
王永亮 发表于:2017/4/29 23:43:20
企业不能均衡发展,想稳定是很难的。
左军荣 发表于:2017/4/29 19:28:05
好新闻值得多看下的。
马小姐 发表于:2017/4/29 18:10:54
问题多在于产品做不好。